此刻,前院大厅里的长辈们谈兴正浓,他们的话题无一不是围绕着孩子们展开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要数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家伙安安了。
不过,除此之外,大家也纷纷谈论起了赵如意和赵月的亲事。
这两门亲事堪称天作之合,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其家庭条件都是出类拔萃的,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更为难得的是,两个家庭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单纯,没有那些令人头疼的奇葩亲戚。如此这般的联姻,无疑是最为美满、理想的结局。
想到此处,长辈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满意而欣慰的笑容。
再来看看赵月这边,她所定下的夫婿乃是宜州城内一户读书人家的孩子,姓氏为宋。
据闻,这位宋公子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已是一名秀才。
他计划先成婚后立业,待自己稍稍沉淀一段时间后,再过个两三年,便去科场一试身手。
可以预见的是,以他的才学,金榜题名应当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家中祖上曾经有人在朝廷担任官职,但传到他们这几代人时,读书方面反而有所减弱。幸运的是,到了他这一代,读书成绩还算不错。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秀才,如果再沉淀几年参加科举考试,应该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赵如意的婚事是由魏夫人牵线搭桥促成的。对方是县衙司农李大人家的儿子,正值弱冠年华,听说武艺高强,并且在衙门里任职。
赵如意其实是被李大人亲自看中的,但由于自己是男性,而且孩子的母亲早年去世后,他再也没有另娶他人。
如今看到了满意的儿媳妇却不敢轻易请媒婆上门提亲,考虑到魏夫人与陈家有干亲关系,所以才请她先来询问情况。
这一来二去,两姐妹定亲的时间就是前后脚的事。
这不,赵月的亲事定在了中秋之前,算下来也没剩几个月了。
大舅母近来忙得不可开交,整天都在为赵月置办陪嫁物品。
而赵如意的婚期则定在了年前,时间尚早,二舅母倒也并不着急,但也还是帮着大舅母一起忙活起赵月的陪嫁事宜来。
这样一来,二舅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一下如何操办这些事情,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