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不差,朝廷不但会补足兵数,还会对斩敌建功者的封赏不再拖沓延办。
这也是风向变化的一个标志。
在不引得西州怀疑的同时,加大对关州的扶持。
所以,天佑还真是挑了一个好时候。
弃文从武,眼下时机正好!
……
大年三十,闫玉早早将自己爹拽起来,拖他去做豆腐。
“爹,昨天大伯说的,你听懂多少?”
他们昨天回屋已经不早了,这两天李雪梅睡的不踏实,总是眯一会就醒,难得她睡着,俩人就没敢弄出动静。
闫玉一直憋着,赶个大早,给她爹叫出来说话。
“那肯定是全听懂了!”闫老二一副你小瞧谁呢的眼神。
既然来了,肯定不能闲着,爷俩就一边忙活一边说话。
闫老二将煮好的豆渣舀到布包里,挂在架子上。
闫玉一手一根木棍,熟练的又绞又挤,将浆子挤出来。
“那你和我说说呗。”闫玉好期待的看着他。
闫老二轻咳两声,板着脸道:“你又不是不在,也在旁边听着呢,还说啥说,咱俩还能听出两样来?”
“爹!你别偷换概念好不好?我问的是,大伯话里的意思,你都听懂了吗?听懂多少?”闫玉继续追问道。
闫老二偷摸背身揉揉自己的眼睛,听懂啥啊听懂,他以为自己听懂了,回来一琢磨,好像还有旁的意思,再努力一想,好像又多了点啥,再用力想啊想,脑子就不够使了,浆糊成了一团。
一晚上也没睡着一会,脑子里全是事,翻来覆去都是大哥、老师那一句一句的。
不过关键的几个地方他肯定是弄懂了。
大哥让他进民团,给这民团折腾起来。
去北戎抢牛羊继续,不但有了耕牛,还能大大缓解民团的财政压力,又能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一举三得!
还有春耕的事,有了耕牛,他再带民团的一堆壮小伙四处干活,几下子就能虎踞现有的良田都种完,哈哈,到时候再开出些荒地来,以后民团的口粮就不愁了,这就和边军的军屯是一个意思。
“你大伯是要将民团打造成一个没有番号的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