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明棠同一众公厨中忙活的杂役所料不差,纪采买、汤圆与阿丙确实即便是拿了条子来领银钱却还是遇到了麻烦。
他们是朝食时辰一过便赶来的内务衙门,纪采买是清楚内务衙门办公时辰的,来的自然不晚,知晓朝食时辰过后,午食时辰之前的这时辰段内,内务衙门的人是不能以“正吃饭呢,吃完饭你们再来吧”的话推诿掉的。
一路从大理寺衙门赶来至内务衙门用了不到一刻的工夫,一到内务衙门门口,几人便去寻了门房。几日不见,门房已换了个人了,看着那张同马杂役略有几分相似的脸,几人一下子猜到了新换的门房是哪家的人了。
纪采买没有耽搁,这等同人攀扯交情的本事也是这些年早练熟了融于骨子里的了。这般一攀扯,原本门房“客气”端了茶过来,要他们“等”的举动立时一变,转为:“原是你等啊!家里兄弟同我说过这个,速速进去吧!”
有着马杂役这一番交情,门房这里算是没有浪费什么力气。从门房里出来,走至廊上时,汤圆与阿丙忍不住对视了一眼,不过因此时人在内务衙门,自是没说什么,可心里的意思,一个眼神交流也明白过来了。
马杂役家里堂弟的事他们早知道了,也知这位堂弟是才顶了原来门房的活计的。当然,原来那位门房的“手段”他们亦是亲身领教过的。原以为换了个人,且这位堂弟听马杂役说来就是被家里催着出来随便寻个活计打发时间的,按理说比起那等想着克扣油水的要好些,可……真真遇到了,他们却觉得眼前这张门房的脸好似换了,又好似没换。
原来的那位变着法儿收礼克扣银钱,眼前这个么……倒是没拦他们,也不曾说什么要礼的事,茶也上了,只是若没有马杂役先时打过的招呼,怕是一上午大半时间都要耗在门房里了。
虽此时不在大理寺公厨,可汤圆与阿丙却是不约而同的,与公厨中正忙活的众人想起了同一件事:自己出生之后长到七八岁才落户成正经长安人的事。
一个拿条子领银钱的事都能这般拖,落册成正经“长安人”,要长到七八岁的年纪才能办成也不奇怪了。
门房未拦,便速速去寻了发银钱的管事,内务衙门每日负责分发银钱的管事有两人,纪采买一出门房,也不废话,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