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她好不容易考到市里的高中,刚进班就因为带着乡音的英语口语遭到班上同学的嘲笑和孤立。
可是郑艺琳不认输,她厚着脸皮每天一放学就去学校英语角和外教对话,从一开始简单日常用语都磕磕绊绊的,每次讲话都会有身边同学忍不住笑出声,到成为英语角里口语最好的同学,她只用了一年。
她三年来,每天都是迎着晨曦走进教室,给教室做了三年早上开灯的人,然后顶着月光做最后一个回宿舍的人。三年披星戴月,没有一天有过懈怠。
后来,她成为班上成绩最好的人,再到年级成绩最好的人。当初笑她农村出来带口音的人现在都来找她请教问题。
而在她来到清华大学后,她积极把握住这个平台提供给她的机会。
“高中三年我有学不下去的时候,这时我就会在脑海里想象大学生活鼓励自己。我告诉自己考到名校以后生活可以如何丰富多彩,我可以听优秀的老师们的现场讲座,可以去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可以在社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我高中时的愿望,我都在清华大学实现了。”
在今年寒假,她和志愿服务部的同学去了非洲支教,今年八月还会作为清华大学代表团一员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活动。
“我从一个除了努力几乎没有什么优势的农村女孩一步步来到清华大学,然后在清华大学成为了一个我想要成为的人。相信你们也能够做到。”
能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的同学基本都来自于大城市,很难想象出连学校老师的英语都不标准带有口音是怎样的情景。
郑艺琳的这番话像是让他们稍微触碰到了一个以前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世界。同时,也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想象。
如果他们也能够拥有一个这么好的大学平台,是不是也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呢?
而林老师主要介绍了这次夏令营的活动目的与安排。
夏令营把各省尖子生汇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与别的学校的同学以及清华的学生接触,知道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避免在后续学习生活中出现自高自傲的心态。
同时,学校还会让名师来给他们上课,众所周知,高考卷子是大学老师出的,这次夏令营便是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