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愣愣的被人牵着走,也有一些人则是一直在愤怒的叫骂着,即便是已经嗓音嘶哑……
曹真站在宛城城头上,颇有些感慨的望着襄阳的方向。
曾经多少次他设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攻下宛城,然后踏上宛城的城头,但是他没想到就这么实现了,而实现了之后,他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宽松和欣慰的感觉。
不同的爹,代表了不同的人生。
至少曹真原本的爹的,就不如曹操。
姓氏,在大汉当下,很重要。
斐氏。
曹氏。
黄氏。
庞氏。
等等,都代表了一些别样的意味。
改换了姓氏之后,曹真的比格一下就被抬高了,首先他可以和曹丕等人一起,接受相对来说超出了寻常百姓的精英式的教育。在大多数的孩童还在为了一口吃的流口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吃食去收买人心了;在很多孩子还在争抢着一个泥坑可以踩出泥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着眼于更为广阔的天下。
曹真虽然身上流着不是曹氏的血,可是在这个年代,只要顶着这个姓氏,他甚至比乐进任峻等人还要更加的值得曹氏信任,也更容易得到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岗位和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倾斜。
尤其是曹真本身的条件也很不错,他身强体壮,能骑射,气力非凡,这些都是额外的加分项,使得他在年轻一代的曹氏子弟当中脱颖而出,而且因为他身份的原因,他也能够更弯下腰和底下的兵卒军校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更亲和,更接地气。
这一点,曹休等人都比不了。
当然,军队里面,最终还是要拿实际的功勋出来比较的,理论永远只是理论。
大多数的人才,其实都是需要钱、教育资源、实际经历去喂出来的。
没有捷径,除了极少数的天才,还有斐潜这个挂壁之外。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是这极少数的极少数一份子,都认为自己就是例外当中的例外,但是很遗憾,往往并不是。
曹真原本认为宛城就是他的磨刀石,可是真正拿下宛城之后,他觉得这并不能算是他的功勋,因为宛城实际上是被让出来的,是被遗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