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为信,这是何道理?”
“佛门势大,便能仅凭怀疑便与人定罪吗?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如此霸道不公,佛门有何颜面担任正道领袖,统领正道群雄?”
玉藏锋句句反问,寂苦却不为所动。
“域外邪魔,遗祸无穷!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漏放一魔!”
“你若不能自证清白,便请凌虚道子除魔!”
“佛门宣扬慈悲,为何尔等修佛者不见半点慈悲之心?”玉藏锋气急反笑。
“对魔慈悲,便是对无辜生灵残忍。”
“你我各执一词,不如请在场众人评判。”
玉藏锋不再搭理寂苦,转而看向儒门众人。
“听闻百家争鸣之时,法家出自儒门。道门兴盛之时,法家又并入儒门。儒门多养浩然正气,当能秉公评断!”
玉藏锋所言,乃是儒法同源、儒法合流之旧事,世人皆知。
玉藏锋点明浩然正气,纵使面对佛门压力山大,儒门之人也不能违心退缩。
稷下学宫大儒朗声道:“不止法家并入儒门,史家亦并入儒门。儒门之公平正义,天地日月可鉴!”
“好!如今佛门不能证明小道有罪,小道亦不能自证清白,以儒门法理,当如何定论?”
“儒门法理,疑罪从无!”大儒当即回道。
看到玉藏锋拉拢了儒门众人,寂苦依旧面不改色。
“儒门法理,不能消解我佛门被害僧众之怨。”
“用佛门的理,罚我道门的人,方丈真是好大威风呀!”
听了半晌,武真道君亦是怒极。
“非是佛门的理,而是天下正道的理。”
寂苦一举手中大雷音寺的法旨,琉璃玉轴展开,金丝帛面上赫然写着梵文的‘诛邪’二字。
如来法旨大放金光,伴随优昙花开,佛威镇压全场!
“道子不愿除魔,那便由我佛门亲自动手除魔了!”
诛邪佛光直射玉藏锋之际,武当绝壁之上,镇山桃木剑自发一道剑气。
剑气佛光对撞,余威冲击方圆。
纵是众人皆有防护手段,也难免衣袍吹动,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