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纳入了佛道两脉。
这源自医家的五禽戏,自然也就是儒门的了。
到了炼气境界,儒门最具特色的便是浩然正气了。
但不是所有儒生都像儒门圣人一样,早早就领悟浩然正气。
儒生最开始所炼所养之气,乃是才气。
如同道门所说人人出生皆带有一口先天之气一样,儒门也说人人身上皆有才气。
只不过有人无需开蒙便已自显,谓之神童。有人需读圣贤书才能发掘,大器晚成。
儒生才气日积月累,待领悟儒门真义、天地至理,便可化才气为浩然正气。
而在才气和浩然正气中间,还有一种气称为‘文气’。
即儒生经过科举,入朝为官,才气合国运,化作文气。
这条科举之路,也是儒门先贤为弘扬儒脉而开创,和道门扶龙庭之路有点相似。
不过儒门科举之路比之道门扶龙庭,与运朝结合绑定得更深更紧密,受到的影响限制也更多。
儒生可以由才气直接化浩然正气,也可以由才气化文气,再化浩然正气。
就像冰雪可以化作水,再化作水蒸气,也可以直接化作水蒸气。
当然,水蒸气还可以反过来再化作水和冰雪。
但浩然正气并不会再倒退成文气或者才气,只会在儒生寿尽之时部分归于天地,部分汇入浩然长河。
嗯,儒门修士在长生、寿元上不如佛道修士,也是一个重要区别。
这位白鹿洞书院的白袍书生使的是才气,便说明他还未领悟浩然正气,也未曾出仕入朝为官。
“白袍书生要输了。”观察片刻,玉藏锋心中有了判断。
白袍书生才气刀兵迟迟不能攻破魁梧和尚的护体金钟,攻势不由微缓。
便见魁梧和尚宽厚的手掌一翻,猛然挥出。
“金刚摔碑!”
佛元沛然而出,化大力金刚举碑而掷,石碑之上经文闪烁,有莫大威能。
白袍书生急举一块石砚变大,但还是被佛元经文石碑直接砸翻在擂台上,口吐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