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 第759章 李世民的反应(2/3)
下仁德,又能保边境安宁,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中书侍郎温彦博亦点头赞同:“萧公所言极是。突厥势大时侵扰我境,如今困境求存。

    若陛下恩准求和,以礼相待,使其受我大唐教化,归化之心渐生,日后边疆无忧矣。”

    温和派无论何时,在朝堂之中,都占据一定比例,有很大的市场,尤其在文官之中。

    然而,武将这边,秦叔宝却神色冷峻,上前一步,大声反驳:“陛下,漠北狼子野心,反复无常。

    此前虽有和亲之约,然其背信弃义,屡屡犯边。

    今其兵败,非真心求和,实乃缓兵之计。若此时许和,待其休养生息,必卷土重来。我军正士气高昂,当乘胜追击,一举荡平突厥,永绝后患!”

    殿内气氛瞬间紧张,支持李靖的武将们纷纷附和。

    行军总管张公瑾目光炯炯,说道:“秦公所言甚是。

    如今漠北战败,被困定襄,颉利可汗众叛亲离,此乃我大唐一统漠北之绝佳时机。错过此时,恐遗患无穷。”

    此时,朝堂外狂风骤起,吹得殿门呼呼作响,仿佛预示着这场争论的激烈。

    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在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他深知,这一决策关乎大唐的兴衰荣辱,边疆百姓的生死存亡。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秦将军所言有理,突厥不可轻信。但战争劳民伤财,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

    可许其和,却要令其割地赔款,削弱其力,同时加强我军防备,以防不测。”

    谏议大夫魏征也站了出来,神情恳切:“陛下,臣以为当以和为贵。如今我大唐初定,百姓渴望休养生息。

    连年征战,国库损耗,民生艰难。若能与突厥议和,化干戈为玉帛,使百姓安居乐业,实乃社稷之福。至于漠北是否真心,可遣使者详察,再做定夺。”

    朝堂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和谈者,以仁德、民生为要。

    主张征战者,以绝患、立威为计。一时间,殿内人声鼎沸,各种观点激烈碰撞。

    李世民缓缓起身,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他目光坚毅,望向远方,仿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