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了。
不然在家里的时候,不是天天喝药治病,就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在外头没人天天跟他念叨这个,也不苦闷了,也不抑郁了,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的。
就跟那缺了水的小秧苗,久旱逢甘露似的,滋润得很呢。
要么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呢。真就是这么个理儿啊。
田家昌夫妻俩,得到儿子田瘪谷的下落了,那是一刻都不想等,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子,立马就能飞到奉城,把儿子给带回家来。
担忧呀,惦记呀,这儿子在外头,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穿暖和衣裳,有没有人欺负他······
所以,读完信,就点齐家里头的长工,当然都是找的那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
年纪大的长工,那肯定不能带去呀,那带去了,是岁数大的长工保护他们,还是他们保护那岁数大的长工呀。
就问这些长工:“我儿子找到了,在奉城呢,我跟孩子娘,得去奉城把他接回来。这不,想挑几个扎实的,知根知底地小伙子,护送我们一程。
你们看看,谁能去呀?”
这些长工那是面面相觑,能跟着主家去奉城见见世面倒是好,但是就这世道,可乱呢!
这要是半道碰到日本鬼子,“啪啪”两枪把他们给嘎喽;或者有那打劫的,被图个财害个命啥的,不值当啊。
所以,长工们杵在这儿,谁也不吭声。
这样肯定是不行啊,没人去,那田家昌两口子也不敢去呀。
而且,不带人去,就怕他俩到了奉城,人生地不熟的,万一田瘪谷不肯跟他俩回家,他俩都整不回来这儿子。
没看刘贤特意在信里提到,还有一个特别高,特别壮实的家伙,跟儿子在一起生活呢么。
万一儿子想回来,那人不让,他们两口子也打不过人家呀。
看这些长工没人搭腔,田家昌也气呀,他认为自己平时,那待长工们可不薄呀。从来没有像别的老地主那样,不顾长工的死活,使劲使唤他们。
结果就这——
果然不是自家人,那就不跟自己家里一条心呢。
可要待不从这里头选吧,那他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