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冷,柴火提供的不及时了······
反正那不好听的小话多了去了。
姑奶奶虽然眼瞎,但人家心不瞎。
日常坐外头晒太阳,总能听见村子里头有人讲究他们陈家。
陈厚魁也不是没听见过,只不过他都当是耳旁风。
现在姑奶奶提起这话头,也只能苦笑回答:
“咱们陈家办事,无愧于心就好了。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你看有说陈家私塾这不好那不好的人,可也还有像王二贵一样,因为当年受了我爹陈老太爷资助读书之恩,就能来私塾义务教学这么多年的人。
更有好些在陈家私塾出去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手里有俩小钱,还知道在外头买些笔墨纸砚,反过来资助私塾。
这就行了,我爹活着的时候常说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唉,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啥时候死都不知道。
我就三个孩子,可我看着这仨孩子,没一个将来能留在陈家磨坊守着私塾的。
陈家私塾到我手里,也就算是要彻底结束了。
但我活一天,私塾就得开一天。
等到哪天呢,我俩眼一闭死的时候,私塾还在不在,还能不能继续开下去,那我就不管了。
当然,到那时候,想管也管不了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陈家磨坊的孩子们,到时候该上哪里上学去,就让他们家长操心吧,我也管不着了。”
“这说得对劲儿,你说你要不是当年必须留在陈家磨坊,照管着私塾,那时候也跟你十一个哥哥一样,出去闯荡去,未见得不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纯是这私塾,把你腿儿给拌住了。
你呀,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你的仨孩子,就让他们自己出去闯吧,别搁私塾拘着孩子们了。
陈家磨坊的孩子们,不是咱们老陈家的责任和义务。
这么多年免费供养他们读书,咱们陈家已经算是仁至义尽,够意思了。
唉,真说起来,我以前呢,也像你一样心软,就爱帮助个人啥的,帮助别人,看见别人好起来,比我自己吃了蜜还甜。
可自打你姑爷爷当了大牌会的会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