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话事人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这就叫知己啊!(5/6)
政也。”

    袁宏道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后,才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道:“还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林泰来想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莫非是君子耻于谈利?你二我八、你三我七都不是不行。

    袁知县小声问道:“这只是清淤疏浚的话,能有什么留名后世的法子么?”

    人家苏东坡搞出了苏堤,白居易搞出了白堤,范仲淹搞出了范公堤,千百年后还留着名呢。

    林泰来猛然拍了大腿,袁县尊你早说啊,要说刷名声他可是专业的!

    于是林泰来拿出了十分热情,用充满诱惑的语气问道:“您听说过吴地三江口吗?”

    作为饱读诗书的大文学家,袁宏道不假思索的答道:

    “怎么不知道?《尚书·禹贡》云,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吴越春秋》云,越王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又有,范蠡辞越王,乘扁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但是据本官得知,三江口早就因为地势水道变化,千年前就淤塞湮没,消失在人间了!”

    林泰来答道:“所以县尊您可以让三江口重现啊,如此还怕不能留官声于后世乎?”

    袁宏道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斥责说:“你这都是胡扯了!

    《尚书》里的三江到底是哪三江,自古以来的解经之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般所指的古吴淞江、古娄江、古东江的分岔口,也在吴江县北部,与我长洲县何干?”

    林泰来答道:“县尊格局不妨放大一点,长洲县南部与吴江县北部相邻,谁知道古代三江口到底在哪边县境内?

    你在长洲县南部根据水势,随便挖点河道,疏浚水流,然后就可以宣称这里就是古三江口原址了!

    读书人不可能不看四书?只要看过《尚书》和相关解读的,谁不知道三江?

    苏州读书人谁能不看《吴越春秋》?只要看过的,谁不知道三江之口?

    你再写几篇吊古的诗文,然后立个碑,这官声不就借着三江口留给后世了吗!”

    袁知县:“”

    什么叫知己,这踏马的就叫知己啊!

    才上任就能碰到这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