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何,近些年来每每到年底,朝廷就十分热闹,似乎年终大乱斗成了保留节目。
虽然没有去年同时更换三个阁老来得刺激,但围绕一个吏部尚书争斗也算是小有看头了,更何况这还是明年京察的前哨战。
对于这些奏疏,万历皇帝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看法,暂时留中不发继续观望。
其实只要不是大臣上疏闹国本或者批评皇帝,万历皇帝的态度往往还是比较温和的。
而后很多大臣将这种留中视为“鼓励”,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上疏。
在这轮上疏里,不只是谈论王天官自身问题,而且开始就下一任吏部尚书人选开始进谏了。
此时朝廷里又有一种声音很突出,那就是请求皇帝乾纲独断,破例迁左都御史孙丕扬为吏部天官。
不得不说,这个请求其实还是让万历皇帝非常心动的,成功引起发了皇帝的注意。
只要有可能,皇帝当然更愿意内旨钦点大臣人选,展现出君主绝对权威。
只是碍于政治环境里的各种限制,这种想法往往难以具体施行。
比如钦点之后经常会遭到外朝大臣的强烈反对,固然可以凭借君权强行压制下去,但过程也会太过于闹心,让皇帝感到不划算。
或者说,现在没有大臣值得皇帝这样不惜代价力挺。
所以想要真正达到“乾纲独断”的境界,非常考验皇帝的政治手腕,嘉靖皇帝就拥有这种能力,但也是通过十几年大礼议慢慢实现的集权。
而万历皇帝显然不具备这种权术水平,也没有这种连续十几年进行布局的耐心。
万历皇帝所有关于耐性方面天赋,大概都点在“赌气”上面了。
虽然万历皇帝很崇拜爷爷嘉靖,但他和爷爷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嘉靖皇帝能坚持维持一个思路进行一二十年的运营,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而万历皇帝只会连续赌气一二十年,无能狂怒之余间歇性的抽风作一下子。
在林泰来眼里,属于又菜又爱玩,还经常玩不起。
历史上万历皇帝一开始只是闹国本,然后借机赌气不上朝,算是玩不起了。
等闹十几年被逼立了长子后,大臣以为皇帝能消停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