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南京城,董良一直密切关注着西北的战局。他的书房中挂满了西北的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军事符号和战略要点。
他深知,西北的稳定与发展对于整个华族的崛起至关重要。他时常与自己的智囊团们商讨西北的战略方针,从宏观的战略布局到微观的战术指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同时他也明白,这场战争不仅考验着华族的军事力量,更考验着华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
在战争的洗礼下,华族能否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一个强大而又文明的形象,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回到西北的战场上,随着冬季的深入,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寒冷的天气不仅给士兵们的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后勤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族的后勤部队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他们冒着风雪,驱赶着雪橇车,将珍贵的物资运往各个战场。
而沙俄方面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战略部署,他们从国内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和物资,试图在冬季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进一步推进战局。将华族的精力牵扯在夷蕃海,从而有时间巩固对希瓦汗国的占领,同时也能够推进对布哈拉的进攻。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文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在左季高的启发下,对战争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深知,自己不仅要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更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谋划未来的战争走向。
他开始重新审视华族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布局,思考如何在与沙俄的长期对抗中占据优势。
他组织军官们召开军事会议,共同商讨应对沙俄冬季反攻的策略。在会议上,他鼓励军官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智慧。
有的军官提出加强城防工事,以抵御沙俄的进攻;有的军官建议主动出击,打乱沙俄的部署;还有的军官主张利用冬季的天气特点,开展游击战,消耗沙俄的有生力量。林文察认真听取每一位军官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了一套综合的作战方案。
在西海城,赵雷和孙楚也在积极备战。他们加强了对城防的巡逻和加固,确保城西码头的安全。同时,他们也在密切关注着游骑兵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