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之下,张孝达踏上了爱乌罕这片士地,怀揣着诸多盘算。
彼时,各方势力在此地纵横交错,局势宛如一团乱麻,而张孝达深知,自己必须在这复杂的棋局中落下关键几子,方能为华族谋取最大利益。
虽说最终成败犹未可知,但张孝达此刻倒也从容,毕竟他现阶段付出的,仅仅是一张口头承诺,仿若未着成本的试探,却有可能搅弄起爱乌罕的风云变幻。
他此番与马苏德见面,背后实则隐藏着一箭双雕的深意。一方面,自是想借此举给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施加些许压力。爱乌罕所处之地,地缘政治极为敏感,其西北部紧挨着希瓦汗国,刚刚占据那里的沙俄人随时可能南下,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爱乌罕倍感压力。
张孝达目光如炬,深知若能促成爱乌罕出兵希瓦汗国,便可在这场列强博弈的棋局中,为华族赢得关键一着,让爱乌罕帮忙牵制住一部分沙俄的兵马,缓解华族面临的外部压力,哪怕只是稍稍掣肘沙俄前进的步伐,都意义非凡。
然而,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却绝非易于之辈,面对张孝达的提议,他总是施展拖延战术,以形形色色的理由推诿搪塞。每次张孝达提及出兵之事,他要么哀叹国内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实在无力支撑一场战事;要么便顾左右而言他,诉说着国内各部落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在短时间内凝聚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张孝达虽心中恼火,却也知晓,与这些小国打交道,需有十足的耐心。果不其然,就在张孝达与马苏德会面之后不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威胁,立刻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张孝达。
一见面,他便滔滔不绝地表起了对华族的忠心,言辞恳切,仿若华族是他唯一的倚靠,是他治国安邦的不二盟友。可话锋一转,他又开始哭诉起国内的穷困潦倒,军费匮乏,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言下之意仍是出兵一事困难重重。
张孝达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却对他的小算盘洞若观火。好在,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最终还是满口答应了派兵协同作战之事。
他心里清楚,上一次若不是华族仗义出兵,他们西部重镇赫拉特恐怕早已易主,落入他人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