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两千四十九章: 高翰文的生财三招(1/3)
    第两千四十九章:  高翰文的生财三招

    光这一本册子,想交差还是不太可能。

    隆庆是完全学会了嘉靖的极限薅羊毛。

    关于钱的问题,高翰文知道的还真不多。之前好些都告诉许仪这死太监了。不过目前这厮肯定还没到京城面圣呢。有些招高翰文知道,但是却不好提出来。

    比如两个大明国策,就是按秦岭淮河一带划线,往北卖的商品加征关税就行了。另一个就是严禁农村人进城做工,就算去做工必须经过巡检司统一的登记注册审核与工钱抽水。

    这一套下来,北方哪怕原本不合适发展工商业的,也能够面对南方的产品竞争,发展商品经济,朝廷的商税也能因此拓宽了。而且把更多的农户牢牢锁定在农村种地,也能降低粮食价格,为城市工商业降低生活成本。

    万一有大面积逃荒去城里打工的,由于这种高压管制成了黑户,自然也会自觉降低工钱,为城里的工商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与成本优势。到时短时间在北方再造一个杭州城也未必。

    但这种管制经济怎么说的,以大明目前的状态,第一影响怕就是极大地促进福寿膏的私下传播了。

    浙江目前能够控制福寿膏的最底层基础设计就是允许广泛的良民结社,这样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对抗那些选择性利用大明律例诱导欺负百姓吸食福寿膏的权势户。

    而浙江也有广泛的获利渠道,权势户没必要抬高自己风险,掺和这么没脸没皮的福寿膏生意。

    但这两点,北方都没有。一旦强化管制,本质就是强化地方权势户的权力。这时福寿膏这种灰色手段将成为权势户控制百姓的利器了。没智商发展工商业作坊的,只剩利用福寿膏一劳永逸这个发财法子了,有智商的更要利用福寿膏来控制手底下的作坊雇工。比起与雇主的情感,这种雇工吃住一起的情义太容易抱团尾大不掉了。

    高翰文一只手挠了挠脑袋,一时间真的有些大脑宕机。

    眼前的三位锦衣卫校尉是很面熟的,就是之前在京城医学院百户所见到的三位。很明显是自己那弟子秦百户领队过来了。至于为何一直不现身,那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高翰文也不想去过于猜测这些事情。

    掏出册子后,高翰文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