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了。
十天半月,秦军早就完成了对于赵军的包围,若是秦军围而不攻,坐等自家大军自溃,那是赵括最想要的结果了,毕竟他可是带足了粮草,想要赵军因粮草不济而自溃,没有个把月,根本不可能。历史上,即便缺粮,赵军也坚持了四十六日,如今粮秣足够支撑月余,这个时间只会更长。
同样在这十天半月的时间里,该出兵的早就出兵了。
所以,赵括的计划,几乎是一个阳谋。
当然,若是白起一意孤行,或是不顾伤亡一力死战,或是说服秦王及时止住外国之来援,一切胜负又另当别论。
而面对这样的风险,赵括实际早就做好了铺垫——进击西岸壁垒之时,赵括便已经暗暗给包括白起在内的秦军将领“暗通款曲”。
从截断并不算湍急的水流,到大军的分批次渡河,再到壁垒之战中迟迟未令大军全线渡河,甚至两度下令大军暂缓渡河,最后的追击“三十里”即止的将令……
种种命令,不仅是出于战场形势的考虑,更是在悄悄地给包括白起在内的秦军将领传递出一个讯息——赵括是个谨慎的将领。
而秦军的将领一旦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赵括所推行的堡垒计划,也就变得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了。毕竟一个谨慎的将军,沿途设防,步步为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