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最后不论是联军惜败,还是秦军惨胜(嗯,没错赵括并不认为联军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都可以。
最终大粮山中大军出击,一举消灭已经奄奄一息的秦军。
如此一来,事情便少了许多的波折,赵军的损失也会被压缩到最低,至少,廉颇不用费劲心思的要将粮秣烧毁,而秦军可以转圜的余地也随之变少许多。
只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被寄予厚望的魏军,除了三千武卒战力还算不错之外,其余的兵卒的战力简直是一言难尽,面对着秦军不算宽阔的纵深,魏军却一直未能完成突破;而已经被打残,所剩的大军又多为青壮之旅的赵军,也更无力破围,这才给了秦军从容调遣重新合围的机会。
但优秀的战略之所以优秀,就是在于他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地包容战术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意外。
就如此时,赵魏南北对进的计划无法执行到位,但却也并不妨碍在战略上对于秦军形成的包围之态。只不过,为了弥补魏军战力不足导致的问题,赵军也好、魏军也罢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因此,赵括需要趁夜行险,率军突围;
因此,廉颇需要甘冒奇险,想方设法也要将粮秣烧毁;
因此,信陵君只能带着残部,慌忙逃窜在即将消亡的路上;
甚至,之后的上党四门也尚需经历一场严格的考验——秦军的亡命一搏!
不过事已至此,廉颇倒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能将一场烂仗打到如今的地步,已经很是不易,与秦军交手了三年,廉颇太知道秦军的战力了。带着十万的拖油瓶,还能跟秦军拼杀到如此地步,简直恐怖如斯。
当然,一切等自己将那粮秣烧尽,就将为这场该死的战役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还有一个时辰!”看着已经渐渐远去的魏字军旗,廉颇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
不待廉颇继续畅享,一个急切的声音已经传来。
“禀将军,秦军势大,前线请援!”一名传令兵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道。
“报:后军已突围而出,秦军合围而来,请将军速做决断。”又一名传令兵带来危险的讯息。
“将军!”一旁休息着的武卒校尉闻言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