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下,所有将士一时间都有些懵了!
怎么回事?怎么好端端的,上将军还拜起我来了?
一阵发懵之后,紧接着便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上党的同袍没有忘记自己,赵国的朝堂、赵国的百姓都没有忘记自己!
自己这三年来的苦闷与憋屈终于有人能够懂得——胡人的明明战力远不如自己,可偏偏因为兵力被大量抽调,被迫转攻为守,而这一守,胡人却更加地嚣张了,要是换了三年之前
一时间,众将士握着兵刃的手也越发的紧了。
显然,赵括捧高的目的已经初见了成效,而赵括的夸赞之语却并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
“长平之战,抽调了代地太多兵力,若非二三子之坚守,北地或早为胡人所破也。若是如此,不仅我代地百姓将因之生灵涂炭,就连我邯郸臣民也或将不保也。举国震动之下,长平前线岂能独存哉?败北,不过是时日问题而已。
故言,二三子者,乃我长平之胜,最大之功臣也!尔等之坚守,于百姓之安、于朝堂之宁、于长平之胜,功莫大焉!”赵括朗声宣布着代地将士们的功绩。
这一番夸奖之下,几乎每个代地的将士脸上都露出了潮红之色。
不得不说,古人还是很好骗的。
赵括的话,当然是言过其实了。不说其他的,长平之战,再怎么样这首功也轮不到代北的大军,否则那长平的几十万战魂算个什么事情?更别提赵国的朝堂,哪里会牵挂这蛮荒之地,更别说什么谢谢代北之军了。
可是,赵括身为赵国上将军,他所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代表着赵国朝堂的意愿!谁又能说不是呢?谁又敢说不是呢?
就连一旁一同而来的陈将军与吴裨将,听了赵括的言语都有些飘飘然,更别提底下的将士们了,一个个更是恨不能立即就冲到草原上,再宰他个十个八个的胡人,也算对得起上将军的这番夸赞了。
只有李牧在一旁眉头微皱。无他,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也。上将军如此夸耀代地大军之用,恐怕所图者不小也。
不得不说,李牧的确算是为数不多能够看懂赵括心思之人。
可是看懂了又如何?别说李牧本就是赵括极力要争取之人,早被赵括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