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代郡大军的分裂,赵括也只能从命。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却是用错了地方的阳谋!平原君看着眼前的赵王,只感觉到一阵阵的陌生,这还是那个掏空国库也要坚持与秦国刚到底的赵王吗?这还是那个力排众议也要换上赵括殊死一搏的赵王吗?
带着深深的失望与叹息,平原君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双臂,抱拳而道:“我王英明,微臣所不及也。”
没错,平原君妥协了!甚至妥协前,还深深地拍了拍赵王的马屁。
只是一时的妥协只是为了来日方长,沉默或许是平原君最好的选择。因为平原君很清楚如今的局势,蔺上卿如今已然病倒,沉睡的时间远比清醒的时间要多,赵括、蔺相如等将领都在外地。可以说,在邯郸城、在赵国的中枢,如今他是独自在支撑着。
他不能倒,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赵国,一旦自己倒下,朝廷将彻底地沦为楼昌等佞臣的朝廷,那么赵国距离亡国,或许也就不远了。
而自己不倒下的前提,便是不能将赵王给彻底得罪惨了,尤其在面对这样已经无力挽回的局面之时,顺从赵王,或许是唯一的办法。可是,这唯一的办法之后呢?
平原君很清楚,一次的妥协,换来的绝不是互相的体谅,只会是步步的后退,这就是残酷的政治的斗争。可,即便如此,平原君也只能忍下去。忍到
听着平原君的话,赵王显然是志得意满,当即便捋了捋自己并不算长的胡须。
“如此,邯郸城的防御,平原君还需负起责任来。征兵之事也要立即着手。”赵王随即又给了半个甜枣道。
“微臣领命。”平原君立即答复道。
平原君很清楚,这无非又是这位赵王所谓的平衡之术,不过这城防不给自己,又能给谁呢?楼昌吗?
但即便平原君知道这是赵王略显无奈的平衡,他还是欣然地接受了,无他,赵国需要他接过这个艰巨的任务,而自己多征一个兵,多打造一杆弓箭,或许赵括的胜算也就多一分。
于是,一场小范围内的朝议,在各方皆满意的状态下落下了帷幕。而平原君和平阳君也随即各自忙碌了起来。
其实,赵王也好,楼昌和平原君几人也罢,显然都有些“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