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417章 赵国变法应何从(2/4)
仅仅是军法的严明,练兵的严苛,更重要的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简单点说,你要战士们训练好,起码也要让他们吃饱啊!

    这两万精锐的骑兵,几乎就已经榨干了代郡近半数的收入了,若非邯郸方面时时的贴补,仅仅凭着代郡,显然无力支撑十数万大军的给养。

    这也是历史上的李牧虽然手握雄兵,却往往只能听从邯郸方面愚蠢的建议的原因之一(当然,愚忠也是原因之一)。没办法,后勤全都掌握在他人的手中,一旦掐断了后勤,自己就算是再厉害,也是无用。

    后勤,补给,国力。几个词语轮番地在赵括的脑海中盘旋,最终还是化成了两个字——经济。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马同志果不欺我也!

    此战过后,扫清了内忧外患,或许自己最为迫切要做的,就是“发展”了。可是,在这个近乎半封建、半奴隶制度的国家体系中,想要“发展”,谈何容易?

    即便自己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兵权,可这看似稳固的兵权体系之中,士族的影响力有多大,世家的关系又有多盘根错节,根本无人可知。

    甚至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比那高高在上的赵王还要难对付啊!否则,历史上赵国的改革变法也不会仅仅留下“胡服骑射”这四个字了。

    是的,历史上的赵国还真的就改革变法过,就是赵武灵王所推崇的“胡服骑射”。甚至赵国的变法还是是吸取了魏国变法失败的教训,转而学习秦国的变法的。

    从本质上来讲,赵国的变法与秦国几乎如出一撤。

    秦国是通过“耕、战”二策,将秦国有限的国力全部集中到军事方面,进而推动对外战争,从对外战争中吸取养分,从而反哺国内略显萧条的经济与稍显尖锐的矛盾。

    经济的萧条,很好理解,因为大量的民众全都只事“耕战”,商业的流通、娱乐的消遣自然少了,经济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得萧条。

    而尖锐的矛盾,则是在底层人民与上层的世族之间的矛盾。

    秦国所谓的勋爵制度,说是有功必赏,实际上,却是先予剥夺,再予赐还。

    即先将秦人打入尘埃,剥夺其一切权利和财产,再鼓励其耕与战,视其程度不同,给予赐还他们本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