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了解的。
自从灭齐失败,反被田单平推之后,燕国可以说也是一蹶不振了,虽然依旧对北地的胡人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就是面对胡人了。
在面对中原的各国之时,妥妥地与韩之国坐稳了最后一个梯队。
韩之国是个什么光景,秦国和赵国在他的地盘上打了轰轰烈烈的一仗,他连个屁都不敢放,连带着这块极具战略地位的大片国土,被秦赵瓜分,甚至都没有人想过要问一问它的主人——韩之国的想法。
如今的韩之国,更是只剩下了一个郡的地盘,若非秦、赵之间还需要一个缓冲的地带,韩之国此时,恐怕早已被灭。
燕国呢?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场灭齐之战,把百年的继续一股脑儿地打空了,接下来的燕国也没能改变政策,更没有休养生息的意思,依旧空怀大国之梦,却没有强国之策,更未行任何的强国之为。
如此之燕国,几乎是每况愈下,巨大的财政压力加之国土面积的减少下,燕军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扩充。
边军数万,加之都城数万,总兵力应该也不过十万人,便应该是燕国的极限了。而如今上将军所言之一十六万,从李牧看来这是万万做不到的。
赵括自然明白李牧的疑问来自何处。
当即稍作解释道:“从目前的发回的情报来看,这只燕军在入寇我赵国之时,攻占安平城这座并非重镇,仅有不足千人守护的小城之时,便损兵数千,虽或有轻敌之嫌疑,然其战力也的确堪忧。因此,这一十六万人,应该是穷兵黩武之燕王临时拼凑所致。”
这就说的通了,毕竟燕国境内的农夫百姓还是有数十万人的,凑个一十六万倒也不成问题。李牧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六万精锐,对阵临时拼凑起的十六万人,似乎也不是不能打!甚至还颇多胜算!
只是,另一个问题也随机袭上了心头!
这临时拼凑的十六万人,不论是战阵配合,还是临机应变能力,因为民夫的加入,势必会大大弱于原先的部队。
换言之,这多出来的六万人,可能不仅没能提高燕军的整体战力,反而降低了燕军的战力?燕王为什么要做这样无用之举呢?
赵括接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