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命道。
没错,四人有些担心,毕竟上将军的策略可谓是强硬至极了。几乎是把开战权直接从中枢下放给了地方的廉颇和田单将军了。
不过也幸好是这两位老将军,老成持重,若是其他立功心切的年轻将领,难免在街道这道名利后会生起挑起战争的心思。
但更要紧的是,如今的赵国,本身就要面对燕军和胡人的袭扰,加之政局随着赵王的崩殂,势必陷入混乱,若是边境上再这么强硬
只是出于对上将军的信任,几人显然也没有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
而赵括的想法就更简答了,此时赵国虽然有些危险,但绝没有到
山穷水尽的时候。而同时,赵国也到了一个分水岭的位置。
何去何从,甚至就取决于自己的这次态度。是依旧以强悍的姿态面对各国的挑衅,还是改强硬为温和,赵国也好、其他国家也罢,都会在等候着自己的答复。
这一步,不能退,退了就是万丈深渊。
“令之三,收押随王上出征之所有文臣,暂罢其位,所有出战之将,官降一级,减俸半年,待其罪待战后一并处理。”赵括继续命令道。
没错,赵括此令可以说说,就是在明晃晃地打击报复,尤其是楼昌和平阳君一系的人。
战败,赵括处置了所有的文臣,却是轻轻放过了武将,这看是不合理的背后,却才是真正的合理。
所有人都知道战败的责任几乎九成九都在那些文臣的身上,可偏偏话语权都在文臣的手中,因此历来只有文臣打压武将的场景,却绝少武将拷打文臣的情况。
而赵括,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彻底地改变赵国文恬武嬉的状态,将武将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来。
当然,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参与了作战的将领们还是被降了级,可等与燕军的一战结束,这些“戴罪立功”的将士们,自然可以官复原职了,至于俸禄问题,更有燕军的赔款作为赏赐,可以说,赵括看似高高扬起的鞭子却是轻轻地落下。
面对这样的处罚力度,四人那还有啥好说的,当即代替底下的将士们谢
过了赵括。
“令之四,命邯郸朝堂,立即向各国派出报丧之使者,并严告各国,讨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