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到本就已经很是强大的军事之中!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无疑是秦国。
高情商说法:全国上下一盘棋,只做“耕、战”二事。
低情商说法:生老病死,全都靠这两件事情,人民能不嗷嗷叫地往上冲吗!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看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实际上却是极大地遏制了所有底层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简单的来说,秦国只需要一颗颗的螺丝,听话的螺丝,用以发动秦国这台机器,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至于齿轮与齿轮之间的润滑、螺丝与螺母之间的铆合,通通丢在一旁。更不会对所谓的机器进行升级改造了。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在生产力落后的战国,甚至是到了现代,若是甘心止步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是最好的办法。
但这样的模式,最怕的不是其他国家跟他比卷,因为凭借着先发的优势,你卷,他永远可以比你更卷,无非是再苦一苦百姓而已。最终也没有国家能够卷得过秦国。
它所害怕的,正是来自更高维度的打击。
你可以理解为外星人,比如赵括这个现代人的出现,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简单的思想上、眼界上的超越,比如重农抑商中的商业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战国时代,变法的第一步却还是集权!
原因很简单,生产力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但生产力的发展势必导致生
产关系的变化,而这个关系的变化,势必就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
一旦涉及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就非得强有力的权利才有可能贯通。
历史上王朝中的变法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个这个真理。
牢牢把住了军权、政权的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掌握绝对权力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至于张居正的变法,更是先胜而后败,胜之由,居正一人而当天下,败之因,后继无人而江陵未得姓朱也。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赵括心中很快有了成算,当然,这些谋划,却是不足与外人道的。
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也”,如今的赵括虽有吞天之志,却仍需步步谨慎,小心布局,
古人虽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