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552章 求贤馆里求贤令(2/5)
蓄了奋几世之功,从商鞅那儿奠定的基础,赵括自问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慢慢树立形象。

    既然这桌子的牌按照既定的规矩注定是打不出了,那就索性不要打了。

    把所有的规矩推翻,不要欲拒还迎,直接高歌一曲,告诉世人:我赵国需要人才,无论是否有好的名声,只要你有才,你就来吧!咱这儿待遇绝对满满的诚意!

    直接、简单、明了!

    索若说去秦国还有些犹豫,毕竟虽有先例在前,但流传的都是故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才就行,毕竟故事里人才都是招到嫉妒被栽赃的,自己过去可不一定能行啊!

    但如今的赵国却给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答复,再加上一座堪比王

    宫的奢华住宅与一应的条件,足以证明赵国的诚意满满。

    在有的选择的情况下,显然,赵国或许才是更为稳妥的选择不是?

    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之下,赵括才力排众意要将此《求贤令》广而告之。

    至于这样的做法,会不会遗祸后人?赵括表示,若是后世也能“唯才是举”,或许这才是自己来这赵国一趟,最大的贡献了。

    君不见,曹操未亡之时,求贤令便已经形同虚设乎?

    赵括很清楚,新的贵族起来,又会形成新的一圈围墙,而这堵墙也只会越围越高越厚,直到完全堵塞掉旁人进出的通道,到那时,自有一股力量从地底升腾而起,将这围墙连着这社会一起打烂

    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性的必然,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而赵括能做的,无非就是在他有限的生命之中,尽可能地避免这堵墙挡在他的身前,再为后世洒下一把种子而已!

    宣读完毕的吕不韦也是长舒了一口气,随即大手一挥,门外高墙之上的红绸也瞬间落地,露出其中刻着全文《求贤令》的墙体,斗大的字符,铁画银钩般深深地镌刻进了青砖垒砌的高墙之中,字内更以金粉点缀,虽百年亦不腐不蠹。

    人们纷纷惊着、叹着、讶异着

    而这正是赵括所想要看到的:一封《求贤令》瞬间让刚刚开馆的“求贤馆”再度爆红,恐怕也只有全盛之时的齐国的

    稷下学宫,或许能与之一比。

    然而就当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