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或可再等一十五至二十日左右,至七月初,我军再出兵焚粮,必能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楚国的上将军也随即说道。
“可也。这十几二十日里,也正好可以令吾军多囤引火、燃烧之物,以一击而中。”韩之国的上将军也不甘示弱地表现道。
就在几人你一眼我一语的补充之中,廉颇想要的拖延时间竟然就这么出来了。
这着实有些惊喜到了廉颇,不由得,廉颇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眼见着廉颇将军的脸色稍霁,众人却是以为廉颇将军也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自然讨论得更加热烈了。
只
是,廉颇的心情却已经完全不在这个上面了。
一想到几十万百姓因为自己的一把火而流离失所,廉颇就没法跟他们讨论,只希望王上能有什么办法能够补救了。
可是,王上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开仓放粮?
赵国这才刚刚从五年前的长平之战的伤痛中走出,国内虽然已经渐渐步入正轨,但实际上存粮并不算多。
而且,国内刚刚派出大军远征代北草原,又令自己率军来攻秦国,光是这两边二十多万大军的消耗,每天都是个天文数字了。
能够支撑两面作战,赵国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要接收数十万的百姓?
恐怕以赵国如今的国力根本没法坚持啊!
若是仅仅几万人,或许赵国还能咬咬牙勉强吃下。可问题是周朝故土之上,百姓何止数十万?而一旦赵国接收一部分、不接受一部分,必然遭到整个周朝百姓的抵制。
甚至是被接受的那一部分也都会心存怨恨,而不会与赵国人一样同心同德,吃力不讨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了。
这也是秦国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愿意收留这些饿极了的百姓的原因之一。
所以,数十万百姓,对于所有的国家而言,固然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也正因为人数太多,才让他们由福气变成了祸患。
不过,廉颇就是固执地相信他的王上——赵括,他一定能想出办法。
就像当日故关之上,王上带着自己和田单分析长平
之战时一样,自己和田单都认为已经彻底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