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齐齐地答应道。
“另外。”秦王随即说道:“虽然我军之目标,在于
在今冬完成战斗,以三分之一土地为代价,迫使韩军后撤,进而瓦解联军。但若是三月之内,韩军不能完成后撤,我军又该当如何?是撤退,还是增兵?”
闻言,范睢略略思索一番,道:“禀我王,此战不可退也。”
“细论之。”秦王当即说道。
“此战之契机乃赵军主力北调灭胡也,三月之后,赵军主力回援,也便意味着北胡被灭。”范睢继续说道:“若是此时我军撤退,则此战我军东出无一地之增,而赵国却又增之千里草原,国力之悬殊将更大也。
来年再战之时,情况亦不会比如今的情形更好了,我军还需面对四国之联军也。
即便再寻赵军主力不在之时,其主力不在国内则必在灭燕也。
到那时,我军需要攻之韩、楚、魏三国把守之周王畿,而赵国则只需进攻燕之一国,孰易孰难,一眼可辨之也。
况,便是我军得之周王畿之地,而赵得之燕国之地,打通与齐国之接壤,孰赢孰输,亦一眼可辨也。
故此,不论如何,周王畿之地,我军必占之也。非占不可再与赵国齐头并进也。”
应该说范睢的分析还是很透彻的,面对日益壮大的赵国,秦国如果这一步跟不上,后续就更难跟得上了。因此,可以说,这一仗,秦国根本必须赢,根本也撤不了。
输了,自然是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可退了,也不过是稍稍延缓死亡的时间而已。
虽然
范睢的话语没有说得那么清楚,但秦王显然已经明白了范睢的意思。
深吸了一口气,秦王淡淡一笑,随即看向了范睢,缓缓说道:“那便做好决死一战的准备吧。”
“是。”看着冷静无比的秦王,范睢知道王上已经下定了决心,当即不敢犹豫,立即答应道。
“军械、粮草方面,相国即刻可以开始筹措了,多多益善,至少也要足够四十万大军三年之用。”秦王随即继续吩咐道。
四十万大军,范睢心中一惊,前线不过只有二十五万大军啊。也就是说,王上这是准备增兵至少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