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自然是最清楚前线的情况,虞卿的建议或许是个好建议,但无奈,赵国的国力还是太单薄了些。
如果再给赵国哪怕三两年的时间,多建四五个常平仓,别说区区二三十万人,就算是五六十万人全都来了,都不是问题。
平原君的话音落下,虞卿和田单的脸上明显有些落寞。
果然,即便是田单,也并不愿意做那烧粮害民之事。
“能否在路上设卡,只让少量人员过去?”田单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这显然是不行的,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自己到不了,这不关赵国的事情
,可到了不让进,这就涉及到一个公平的问题,搞不好会出大事情的。
更要命的是,若是造成了骨肉隔离,恐怕即便进了赵国的,也对赵国不会有任何的感激之情,甚至是养虎遗患了。
田单将军显然也是有些急中出错了。
只是,不待平原君反驳,赵括的声音却是先行响起:“如果,举我赵国全国之力呢?”
闻言,众人显然又是一惊!
举全国之力?这是多大的魄力,要知道,一郡的粮食没了,无非就是勒紧裤腰带过一年苦日子就是了。可一国的粮仓见底,那可就不是苦一苦的问题了。
长平之战的悲剧还尽在眼前呢!
为了百姓,把整个国家都逼到危险的边缘,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君主该做的事情。
可偏偏众人却没有提出质疑。原因很简单,这或许是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的唯一办法。
为了数十万百姓,为了赵国的长治久安,这个险,值得冒。
几乎瞬间,众人便在眼神中达成了一致,随即众人齐齐地便看向了平原君:到底行不行、够不够,还得看这位首辅的。
与此同时,平原君的脑子也正疯狂地运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