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便容易多了。
可是偏偏韩军副将挑的是山坡上没有战车的秦军。
只能说,韩军副将到底还是太嫩。
当然,这也并不能怪韩军副将,毕竟趋利避害从来都是人之本性。
随着副将的命令下达,在生死面前,韩军也爆发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高效。
大股的韩军随即分道扬镳,两千多韩军随即向山坡攻去,只留下千余韩军继续冲击着谷口的秦军车阵。
面对韩军千余人的进攻,道路上的战车面临的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尤其是在少了副将的指挥之后,韩军所能爆发出的战力实在有限。
而在车阵之后指挥着的蒙骜,见此情景,也是放下了心中大石。
至于是谁给他的信心,如此信任山坡
上的秦军?
无他,只因山坡之上的这支小部队,虽然没有战车的保护,但这三百战兵,却是传说中的秦军锐士。
秦军锐士,多么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没错!秦锐士,秦国一国之锐士!比之魏国武卒还要精锐的精锐部队。
魏国的武卒之选已是严苛: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而秦锐士选拔之严苛,更在魏国武卒之上!
其一,体能关:需在魏武卒的基础之上外加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和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有八十余斤;
其二,较技关:不仅需要精通步战、骑战,对于刀枪剑戟等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也要耍得有模有样,既有单兵作战时的勇武,又能在团队协作中融入集体。
如此锐士,堪称全能之兵也!虽古之特种兵亦不为过!
也正因为选拔之严苛,秦军虎狼之师数十万,却选不出多少锐士,其总兵力,即便最多之时也不过一千六百人,连两个千人队都凑不满。
但这千余人,却是各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狠角色!更有《荀子》中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其战力之强劲,可见一斑。
再说个名人吧!
如今的秦国上将军,让列国闻风丧胆的白起同志,便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