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离,韩军叛离的消息不可避免地被传播了开来。
只有信陵君站在城头,才能压制住摇摇欲坠的军心。
毕竟,信陵君还在,大家就会想,万一韩军是被派去了又更加隐秘的任务呢?就像是前些日子的烧粮行动。
当然,这样的做法瞒住底层的士兵尚可,想要瞒住中高层的将军却是不可能的。
不过,能晋升到将军,自然也明白,此时只有紧紧抱着信陵君的大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旦自己单独而出,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军,更是死路一条。
就这样,
虽然带着满心的忧虑,魏军倒也没有耽搁信陵君命令的执行。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魏军中军已经整备完毕。
得到这个消息的信陵君明显有些放松,随即又看了一眼南面的阵地,却是越发的凶险了!不少的城墙上已经出现而来秦军的身影。
没有再多犹豫,信陵君很快消失在了城头之上。
随即,转眼之间,后营(东面)的寨门被快速打开,一队队的魏军随即蜂拥而出。
是的,为了主力的安全,信陵君果断地舍弃了还在浴血奋战的西面和南面城墙上的部队。足足近两万人马,就这样被信陵君丢在了营寨之中,甚至连句告知都没有。
显然,信陵君是要这两万守军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为他和剩下的七万主力大军赢得撤离的时间。
应该说,在如今的情况下,信陵君的做法的确是最正确的。
只有舍弃掉这两万大军,才有可能保住剩下的七万大军。
之所以不告知守军,原因也很简单,一旦告知,人的求生之下,明知是死,守军部队势必很难再坚守。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告知的瞬间,两万大军随即作鸟兽散。
东门大开,看到还在作战的西、北面,即便赵楚有所疑惑,想来也会先行派人询问一番的,而这询问的这段时间就足够魏军离开很远很远了。
可一旦西面和南面的魏军作了鸟兽散,北面的赵军和楚军立即就会察觉,也会立即逃跑,一场逃命般的赛跑势必在三国之间展开。
可一旦三国齐齐逃跑,楚国也就算了,赵国可是多战马,速度自然远远高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