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之的却是阵阵擂鼓与呜咽的号角声。
那是秦军发起总攻的命令。
没有丝毫的犹豫,除了刚刚退回的秦军固守阵地之外,其余三面的秦军瞬间闻令而进。
盾手在前,长矛在后,弓弩齐发,足足两万秦军精锐,踏着整齐的鼓点,齐齐地向着城中的楚军围剿而来。
看着三面围攻而来的秦军,群龙无首的楚军算是彻底地陷入了绝望之中。
只是,即便如此,楚军依旧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
谁让对面的敌人是秦军。在丹阳、在蓝田、在鄢郢,在太多的地方,有太多的尸骨告诉着楚军,面对秦军,决不能放下手中的武器——秦军不会接受俘虏,放下武器,跟自杀没有任何区别。
想想被欺骗至死的怀王,想想被大水漫灌的鄢都,还有那么多惨死在秦军手上的同袍。
楚国的将士们奋起最后的勇气,在校尉、曲长、什长甚至是伍长的带领下,对着面前的秦军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即便是秦军的长盾再坚固又如何,总能劈散他的盾阵;
纵使秦军的戈矛再锋利又如何,总还能冲到他的面前。
一个不行就两个,一伍不行就一什!
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楚军爆发出了远胜之前的战力。
若是楚国的上将军尚在,或许即便到了此时,楚军仍有脱困而出的可能。
只可惜,在秦军合围前的一瞬,楚国的上将军早已带着心腹亲兵脱离了队伍。
而楚国将士们的临死一击,就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树叶在秋风里的最后的一舞一般。
纵然绚烂多彩,纵是慷慨激昂,终究难掩悲壮收场。
但,那又如何?
历史从来不是某一两个人物的传记,而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丹青。
丹青会铭记,每一个无名英雄为他的家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幕幕;
青山会收拢,每一个没能回到故乡的无名英雄,不安的魂魄;
还有那滔滔的江水,哗啦啦流动着、奏响着的,那是为英雄安魂的乐章。
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殷红的鲜血渗入黄色的泥土,长出来的粮食也自带着英雄的气息,而那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