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645章 秦使突至诉秦意(2/5)
感于秦赵之争,令诸国震动,生灵涂炭,秦赵皆为所累而无所得。故,特遣下臣使于赵,说于王,以求秦赵化干戈为玉帛,定互不侵犯、干涉之盟约。」

    闻言,赵括眉头略略皱起,却是不曾答话。一边翻阅着秦王的国书,一边在心中掀起了波澜:什么情况,秦国这是打不动了,跟自己求和吗?

    可是通篇看这国书,也没有求和的诚意啊!

    说的除了两军的损失之外,就是他国之所得。的确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这几年的确是损失惨重又一无所获,可赵国不是啊!

    从长平之战的损失惨重,却收获颇丰;

    到抗燕之战的损失一般,却有一郡之得;

    再到刚刚结束不久的洛城之战,赵国兵力损失不过五万,却是拿下了九原和淮泗两个大郡。

    可以说,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之中,一直是占到了便宜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的损失是越来越少,而便宜越占越多的。

    这样的情况下,我赵国为什么要跟你秦国修好?

    还什么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要是你打周地的主意,难道我还能不出兵?

    赵括在心中有些不屑地想着,忽然间,就是一惊。

    对呀,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兵?自己本身把周地给魏国,就是想要让魏国给自己挡住秦国的啊!

    若是秦国进攻周地之时,自己不出

    兵周地抗秦,反而率卒北上灭燕?

    即便秦国得之周王畿之地,赵国也能拿下燕国之地。

    秦国得到的不过是一块四战之地,而赵国可是扫平了自己的大后方,彻底地根除了被拖后腿的可能啊。

    两相比较下来,赵国是绝对能够接受的。

    或许,这才是秦国所谓的「互不干涉」的全部意思——各自攻伐所需。

    好像有点儿意思啊!

    当然,赵括很清楚,这「互不干涉」之中,也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两国国力、军力相当,都无法进行两面作战;二则是两国所求相当,互相都有信心在对方结束战斗之前,拿下自己所需。

    国力、军力自不必多说,若是赵秦任何一方能有碾压的态势,也就根本不会有此议题,落后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