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日益萎缩的地盘,另一边是燕王及文武众臣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收税,收重税,不断地压榨百姓,以相国栗腹为首的燕国朝廷,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啊!
然而百姓心中是有杆秤的,他们会用眼睛去看,会拿耳朵去听,尤其因为地理的关系,不少的燕国百姓还有在赵国统治下的河间郡和代郡的亲戚。
加上深入到燕国各个城池之中的羽林卫们,更是如同洗脑一般,告诉着燕国百姓,赵国有多么的好!
即便是民智已开的现代,“味精致癌”的谎言重复百遍,也就深入人心了,更何况在这消息闭塞、民智未开的战国。
一面是赵国的新政让他们的亲戚吃饱穿暖,一面是燕国君臣无休止的压榨,即便再爱国之人,也不免产生动摇。
如此,望风而降也就不算是什么意外了。
赵国大军尚未到,百姓便绑着鱼肉他们的燕国官吏到城门迎接!甚至将城楼上的燕国旗帜都给换成了赵国的红色军旗!
赵国所到之处,到处都洋溢着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
田单的威名赫赫,却不如一杆鲜红的赵字大旗!而田单手中详尽要每座城池、每个堡垒的进攻计划,俨然几乎成了废纸一张。
看着城头上高高挂起的红色旗帜,田单也不禁地叹息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此言诚不欺我也!”
“此战真乃生平最好打的一仗啊!”坐在另一头帐内廉颇看着手中的降表,以及阶下的战俘,也是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也怪不得两位主将如此的感叹,实在是这几日赢得太轻松了,除了边境上的几座堡垒之外,这几日走下来,几乎就在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甚至就连那些个专门防御赵军的堡垒,田单和廉颇也就是命人围困之后,用投石车砸了半夜,随之便也投降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燕国城池在羽林亲卫和暗卫的带领下“弃暗投明”,将士们终于发现:原来在不经意间,王上早已经把路给铺好。
原以为还会有一场硬仗,毕竟燕赵苦寒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即便燕国终究要亡与自己之手,却没想到得来如此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