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后一种的结果,当然是赵括所最不能接受的情况。
自然,赵括最先要避免的,就是这种情况。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催促北地大军尽快结束战斗。可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将会造成损失的加剧。
而且,蓟城,毕竟是燕国经营了百年的都城,城高壑深自不必说;相反,陈都作为楚国的国都,才不过短短数十载而已,加之楚军还有后路可以撤退,其坚守的决心未必会比燕国更加坚决。
可以说,不管从哪方面来看,想要在秦军拿下陈都之前拿下蓟城,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看来想要解决问题,还是只能从韩之国上下功夫。
赵括在舆图面前不断地踟躇着,因为身边的大将都被撒了出去,自己甚至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这感觉着实不是太好。
轻叹了口气,赵括继续开始盘算起手里的筹码来。
目前手里头能动用的,除了上党李牧所部的五万大军,也就是邯郸城的两万大军了。
七万大军,入侵韩之国,若是韩国大军未曾回返,自然是手到擒来,可若是韩军已经回返了呢?
似乎,也还有一定的胜算?
而且,若是自己亲自出马,韩军在心理上一定会有所忌惮,极有可能,会向秦军索要援军。
秦军的做法无非两种情况:
一是以至多五万左右大军增援韩军,如此一来,楚国的压力能够减轻不少,自己也大可以与秦韩联军僵持住,等待决出胜负。
二是以少量兵力敷衍韩军,那我军也可以进一步扫荡韩国,甚至可以将魏国拉进来。不说减轻楚军的压力,至少给予楚王足够的信心和理由继续坚持下去。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下,都是有利于赵国的。
也就是说,出兵韩之国,不论能不能拿下韩之国,都是有利于赵国的。唯一的危险,不过就是自己作为赵王,亲上战场的风险而已。
不过,长平之战都闯过来了,区区韩之国,又有何惧?
更何况,若是,自己将廉颇的十万大军
想及此处,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那就先把韩军的动向查清楚再说吧。
随即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