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军的这一举动,自然也很快传到了蒙骜的耳中。
自然,蒙骜一眼就已经明白了对面将领的意图。
“想要发挥骑兵的战力?”看着对方所选的决战地点,蒙骜的嘴角不由得上扬了起来。
智珠在握的蒙骜随即下令队伍缓缓前进,目的很明确,既然对方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决战,那自己自然要保存好体力,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对手。
面对秦军忽然的缓慢行军,周骐倒也不恼,这显然也在它的意料之中。甚至周骐也巴不得秦军能行进得更慢一些。
一方面,周骐本就是来拖延的,从他的视角来看:秦军行进越慢实际上是越有利于赵国的;
另一方面,既然秦军选择了缓缓而行,也就意味着,秦军已经默认了自己所选择的决战地点。
既然对手已经将地利的优势拱手相让,自己也不能奢求自己这方还要以逸待劳。
就这样,在双方的默契之下,足足五日之后,两军才在这无名的平原相遇。
又是一夜的休息之后,呜咽的号角这才响彻在整个战场之上。
晨曦的阳光下,秦赵双方纷纷摆开了阵型。依旧是步卒在中,骑兵护住两翼的战法。
只是,因为赵军之中存在不少屯田兵的关系,周骐不得已,将两万屯田兵混入了战阵之中,剩下的两万屯田兵和三千重骑兵一道作为预备队。
好在,因为战阵足够的长,秦军倒也并看不出赵军的阵线有什么问题。
但周骐很清楚,一旦开战,屯田兵的弱势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到那时,周骐所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赵韦的重骑兵了。当然,重骑兵不出则矣,一出势必就要取得效果,否则拖入持久战,那就真的危险了。
因此,周骐必须要以现有的兵力,尽可能地拖住秦军。
可以吃亏,但不能败!这是周骐给自己下的任务。
而对面的蒙骜,面对漫长的赵军阵线,实际上也没有全歼赵军的想法。
经过两年的磨炼,蒙骜也深知重骑兵虽然威力无穷,但持续力最多就是半个时辰。
显然,在这样大规模的作战之中,半个时辰是很难对地方进行击溃的,除非是在敌军即将崩溃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