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保不齐这十万大军就真的要交代在这片战场上了。
因此,留下重骑兵,用这三千人的重骑兵拖住赵军的攻坚主力,为主力大军争取撤退的时间,无疑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果断舍弃掉自己的心血,以换取主力的生还,不得不说,蒙骜已经成长了太多。
只可惜,蒙骜的命令下达得的确足够快速而果断。
可前线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尽管鸣金之声已经急促地响起,但还是有不少的秦军继续向前奔跑着,想要再多杀哪怕一个赵卒。
甚至有这样想法的还不只是一两个秦军,而是整伍整什的秦军都在这么做。
毕竟,鸣金之声虽然响起,听没听到却是自己说了算,而且秦法之中也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自然听话的,在听到鸣金声之时便收住了脚步甚至开始后撤;而“机灵”点的却又追出了十数步才恋恋不舍地停住了脚步。
可别小看了这一回一追,来来去去便是数十步的差距。
这对于一个严整的军阵而言意味着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好在,严苛的秦法终于还是止住了秦军追击的脚步,只是,再看看秦军的阵线,却已经是七零八落。
而这样一个七零八落的阵型,显然已经不需要赵军的重骑兵出手,哪怕只是普通的赵军便能轻易的攻破了。
这对于一只想要离开战场的队伍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只是,蒙骜已经来不及调整阵型了,两侧和正面的赵军都已经向他压了过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完成合围。
到那时,即便是秦军调整好了阵型,也未必能冲出那牢笼了。
心中一狠,蒙骜也是果断下令:“大纛传令,骑兵立即牵制住赵军骑兵,步卒大军立即回返,不必顾及阵型。”
蒙骜当然知道,此令一出,大军瞬间就会不受控制,甚至就此溃败也不是不可能。
但面对赵郡的咄咄逼人,蒙骜显然也是没有了旁的办法,能逃出去再说吧!
当然,蒙骜也相信,只要能逃出赵军的包围,以秦军军纪之严明,凭借着自己身后的大纛,自己很快就能重新集结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