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军战斗,等待自己略略有些“遥遥无期”的救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尤其,赵括甚至都不能给李牧一个具体打通粮道的时间。
这对于一名将军而言,的确相当不容易。
若是一般的将军,甚至不惜代价,直接带兵回转都有可能。
赵括当然愿意相信,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会有足够的能力平复将士们的心情,也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他的救援。
但终究,那可是三十万大军啊!
不管怎样,赵括的军令既下,便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余地了。
若是失败,只要邯郸、上党以及代北、中山郡的基本盘还在,那赵国就还有希望,毕竟,仅仅这些地盘,已经比自己穿越而来时更大了。
即便失败,无非是将统一的日子稍稍后延而已。
一边想着,赵括的十万大军一边已经踏上了前往魏国大梁的路程。
看着茫茫的前路,赵括的心中却是充满了斗志。
而此时尚在轵城城楼上,看着手下将士巩固城防的身影的信陵君,随着轻松拿下轵城,切断赵军补给线的兴奋感渐渐褪去,信陵君却是更加期盼着在轵城之前,看到赵括大军的身影。
是的,从信陵君的角度来看,赵括不可能会不管轵城。
围魏救赵的情况,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在信陵君看来,攻轵城远比攻大梁来的可能性更大。
造成这样认识偏差的原因很简单,信陵君小瞧了一件事情——赵军在战事一线所囤积的粮食数量。
谁都知道,粮食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语更是不绝于耳,可偏偏,军队和粮草往往还是分置两地,除了粮草要源源不断地收集和运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制约”二字。
三十万大军孤悬于外,换了你是王上,你会放心?
即便那人忠心耿耿,可那人下面的人呢?
因此,粮草、兵马分置,既有利于统兵的便捷,也更有利于王上对军队的遥控。
这也是大军之中,往往只有十数日粮草的原因。
只是这些,在赵括这里却通通行不通。
首先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