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的。
“这么多?”
何英平也是难以置信。
三十箱子弹啊!都是他们最需要的!
东北军入关以后,原来的奉天兵工厂什么的都放弃了。
等于是没有了可靠的弹药补充。
单纯依靠老蒋划拨,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加上之前和红军作战,弹药消耗非常大,弹药严重不足。
三万发子弹,也是能救命的。
“以后还会有的。”张庸随口胡诌,“日谍的储备多的是。”
日谍有没有,他是不清楚。
但是,系统生产弹药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
几乎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能补充满。也就是99箱。每个型号都能补满。
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77毫米英七七子弹…
762毫米莫辛纳甘步枪…
772毫米春田步枪子弹…
763毫米驳壳枪子弹…
127毫米机枪子弹…
还有各种型号的炮弹。小到20毫米,大到240毫米,应有尽有。
感觉系统可能也是点错技能树了。
弹药的生产速度超级恐怖。但是武器的生产就有点拉胯。满足不了需要。
“走。”
“是。”
继续往前走。
又找到一个土坯房。
张庸伸手指了指。何英平立刻会意。
当即派人进去搜查。很快就从里面搬出来三十箱763毫米驳壳枪子弹。
“啊…”
何英平十分高兴。
这种驳壳枪子弹,也是他们急需的。
华夏各地,遍地都是驳壳枪。对于弹药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然而,子弹的供应,始终是有限的。很多驳壳枪子弹,都是粗制滥造的。质量很差。存在哑火,或者炸膛的危险。
但是,现在找到的这三十箱弹药,质量却是极好。像是原装进口的。
“日寇生产的。质量还行。”张庸解释。
没办法,只好将这个大功劳送给日寇了。
就是日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