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要钱,就得多劳动,没有特殊照顾和额外补贴,按规则规矩来完成事宜,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大多数的工作情况都是这样的,本质相近。
在凡尘世界,作者大人此生经历和看到了很多事情,该经历的都有经历。我妈对别人挺大方和慷慨,可有些时候,有了不公和委屈,可能回家就拿孩子撒气,把无辜的孩子当做受气包,觉得父母对子女再怎么发脾气,儿女也得原谅,不可以不原谅。即使孩子在一些时候,没有什么错误,有事没事也得多批评,多训斥,想靠此,树立父母对子女的绝对的权威,因为她的父亲就是这么教育的,潜意识有模仿,可她不怨怒不责怪父亲当年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很崇拜和敬重她的父亲,觉得父亲的一些教育挺正的。不过,她的儿子却不这么觉得,与家人的很多的矛盾,在慢慢累积,难以调和,有的事情,只能面对。
在有些时候,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什么都好,只能看到他人家的子女的好,而自己的孩子哪有什么好?她觉得父母提出什么要求,孩子都得全力的去做到什么,在孩子有事业后,父母要什么,孩子就得给什么。仿佛别人家的孩子是有四次元口袋的哆啦啊梦,还是完美优化版的,不存在缺点。就是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太好了,偏偏自己的孩子最不好,对此,怎么想,怎么难过和憋屈,很不甘心有这样的子女,不能为家庭家族带来什么好处。
如果父母总批评和教训孩子,让子女在年少的时候,就有了排斥和叛逆,那不用想亲子关系能有多融洽多和睦。至于那样的父母晚年能不能得到幸福与安宁,得看自己的造化了。或许,子女当年的难过和苦恼,未来会用什么方式返还的。得有很多的善待和关爱,才会得到一些正面的回应与回报。
正确的教育是应该多表扬多鼓励,认为自己家的子女非常好。别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家的孩子不好,别人家的孩子再好,又不是自己的,能有的好的方面,有很多是教育和监督出来的。要多称赞自己家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自信,有意的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有想法有建议。应把对亲人的爱护和温暖表达出来,有些好话说出来就对了,有正面的引导和教导。能让孩子成为品德优秀的人,遵纪守法,能对社会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