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明,但不少普通人还是留在大明土地上,现在都成了汉人。被大明同化。被华夏文化,彻底地归化了。边地的外族,和大明接触最多,草原上条件艰苦,要啥没啥,天气还很冷,很多时候连吃饭都无法保证。反观大明,地大物博。边地的鞑靼、瓦剌人,愿意成为汉人,愿意被同化了,也不意外。朱炫看着奏章,在想他们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自言自语道:“实行经济控制,让其归顺,再用文化上的同化。”
这些他认为可行。如果能做好了,可以很轻松地,发展人口,深入草原,对瓦剌、鞑靼进行打击,彻底把草原上的人,变成大明子民。“想法是美好的,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看怎么处理其中的关系了。”
朱炫心里想着,其他的奏章暂时放下不管,拿起平安和朱桂联合写的奏章,去找老朱看看。“乖孙怎么想的?”
朱元璋看完了奏章,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反问了朱炫一句。以经济手段,来控制一国。这个成果,老朱是看得到。安南等地正是通过如此手段,被大明牢牢地掌控在手里,再以文化同化,现在去安南问一句,他们是什么人。那些安南人保证会说,自己是大明百姓。因为当大明百姓,要比当安南人更有自豪感。“孙儿认为,可以试一试。”
朱炫说道:“重开马市,孙儿可以安排几个商队北上,尽快地通过经济,控制一切。”
主要是看朱元璋同不同意。朱炫觉得可行,完全没问题。至于商队,他手底下多的是。如今大明的商人,基本是他的人,或者能听从他的安排,比如苏州府那一批,只需要让沈家的人提出一下,都能轻松地做好这个。“商队北上,以经济控制,孙儿认为不错。”
“如今我们大明不缺粮,有土豆、红薯和玉米,又有化肥增产,粮食充足,可以满足我们全国的需求。”
“谷贱伤农,如今不少大明百姓,不需要耕作,北边百姓说不定还能空闲下来,除了种完几亩地,把未来几年的粮食种出来,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
“这个时候重开马市,就能让他们经商贸易。”
“可以加快经济增长,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又能为大明增加税收。”
“我们在北边,长年有大军镇守,也不怕那些商贾和外族人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