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南明义军 > 第533章 科举维新(2/3)
,恐拂士子之心,科举取士,历代遵循,寒窗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其间辛酸,不可谓不多,陛下今日之举,使新学之子,未经砺炼,便可得秀才之功名,这岂非轻视儒林乎?”

    说到这,徐慰良连连磕头,苦劝道:“陛下,历朝历代,皆以儒治天下,千年不曾变过,陛下欲用新学以代儒学,则天下必然不安,臣冒死,以求陛下三思啊!!”

    孟浚从来没对人说过要用新学取代儒学,他只是想慢慢的潜移默化,但没想到刚刚开始,就被人给猜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孟浚心中暗自长叹,能混上高位的,又哪是什么笨人,如今自己已经是皇帝了,稍微有点动作,就有无数的人在那盯着,做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百姓喜欢给官员贴上标签,好官,坏官,可实际上,在好与坏之外,还有更多只是立场不同,变法,反对的不一定就是坏人,支持的,也不一定就是好人。

    徐慰良此人,崇祯十二年出仕,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弃官逃离清廷治下,先仕弘光帝,弘光覆亡后,投奔隆武,即便是最为危急之时,徐慰良也不曾有过投降清廷的念头,在隆武朝廷覆灭后,徐慰良奔投孟浚。

    在孟浚治下,徐慰良为官清廉,历任长兴知县,泰州知府,广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最后升任京官,户部侍郎。

    徐慰良涕泣沾襟,言词恳切,他担忧皇帝轻易变法,会导致士人愤懑,甚至会动摇国本根基,因此,他明知此举会引发皇帝不满,但其还是直言不讳。

    孟浚闻之,默然良久,而在散朝后,朝堂之上的事,很快就被有心人传遍天下,如堵胤锡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上疏,劝诫孟浚,言:“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切不可操之过急,天下方定,宜静,不宜动!”

    想起以前看过的小说,里面的男主变法,那是何其的容易,而自己刚刚才起了个头,却到处都是反对声。

    不过,孟浚改革的想法,十分坚定,不是一些人反对就可以让他望而却步的,在思索许久后,孟浚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对科举制度的革新。

    明朝科举制度采用了一种固定的文章格式,称为八股文,这种文章格式要求严格,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等部分,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