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汉权臣路 > 第八章 卢植师徒(2/3)
嘱咐环薇好好休息便离去了。

    一月的时间眨眼就已经过去了,曹操还是没能继续担任雒阳北部尉,而是被明升暗降调到顿丘担任顿丘令去了。

    同时,刘虞那边也来了回信说是刘虞觉得卫觊还不错,请蔡邕帮着牵个线。不过这事刘和没参与,因为卢植回来了,像历史上一样在雒阳的缑氏山中招收弟子。

    卢植师承马融,还有一个师兄叫郑玄。

    马融是东汉马援的玄孙,精通五经。

    郑玄同样是精通五经。

    卢植精通五经中的尚书和礼记。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在东汉时期五经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只教授五门科目,想要毕业只能学这五门。

    在东汉时期纸张尚未普及,因此五经大多依靠口传心授,慢慢的一些大家族开始垄断五经的解释权,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大家族可以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原因。

    马融在东汉的儒学地位则是五经都懂亿点点。

    易经在东汉有四派,分别是施氏易、孟氏易、梁氏易和京氏易。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掌握了孟氏易的传承和解释权。后来马融得到了第五派费氏易的传承,其徒郑玄做《易注》,荀彧的叔叔荀爽做了《易传》。于是京氏易的学术地位被费氏易所取代。

    尚书同样分为四派,既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和古文尚书。其中欧阳尚书被同样四世三公的杨家所掌握。马融则是古文尚书的传人,先是马融为尚书作《传》,后来郑玄为尚书作了《注解》,卢植做了《尚书章句》,因此古文尚书成了当时的主流。(注意,这里记一下,一会要考的)

    诗经同样传为四派,即鲁诗、毛诗、齐诗和韩诗,其中马融所学的是毛诗,曾做《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后来其他三家全部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基本都是毛诗。

    礼记本来有三派,分别是大戴礼、小戴礼和庆氏礼,郑玄是小戴礼的传人,马融则是第四派周官礼的传人,郑玄后来也得到了马融的传授,综和两者创建了郑氏礼,卢植也曾写过《三礼解诂》一书。

    最后便是春秋,春秋同样传有四派,分别是:公羊严氏春秋、公羊颜氏春秋、谷梁春秋和左氏春秋。马融作《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