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因此袁端知道他必已梳理出事情脉络。
果然崔言毫不迟疑,应声道:“目下最要紧之事,不外乎四点,其一,应州、宿州令、团练使出缺,是从其他州县调任还是在候补官员中补缺?这几处官缺极为要紧,若有战事便为前线,只怕许多人不愿赴任,便是愿赴任的,若是颟顸昏聩的,不要几年便将政事搞得一片糜烂。因此遴选官员当慎之又慎。其二,驻防兵马从何处调拨?是调禁军还是调厢军?禁军分派如今已是捉襟见肘,厢军战力不足,若是再起战事,只怕二州仍是难保。其三,出征将士粮饷,伤亡将士抚恤。这笔开销我已命书办算出,共需粟米一千五百石,钱十六万缗。这钱粮从哪里开支?其四,有功将士封赏。其余诸般细枝末节便不足虑,自可水到渠成。”
方旭微微点头,近年战事频仍,每一次战事之后要处理的事都纷繁杂乱,难得的是崔言在诸多琐事中捡重中之重理出头绪,其他小事崔言自能处置,也就不必劳心了。
见众人都未说话,崔言又道:“这第一事,只遴选继任官员即可,团练使必然由调动驻防兵马之主将担任。以言之见,二州令须在都中官员中遴选。候补官员没有为任地方的历练,这两处又是要紧所在,恐难胜其任,地方上官员调动来不及,官员离任,接任都要交接,拖延时日太久。因此在诸部寺、翰林院、国子监中选从七品、正八品官员,须肯做民政之事才好,若通兵事最好。言也曾留意过这般人才,现有三、四人有可用之处,相公空闲时可见一见。至于州丞、主簿之职倒可在候补官员中选一些愿在边疆为官者接任,历练两年便可升任州、县令,许多边疆州县正缺这等官员。”
方旭道:“默之有心了,便依你之言处置罢。子衡午后代我见见罢。若有其他举荐之人,也一并见见。”
张铨点头称是。
崔言道:“兵马之事,言以为可调厢军驻防。陈崇恩此次出征极有分寸,既收失地,又未启衅端。我可遣使出使楚国,斥其背盟,再重结盟好,可保淮南三、五年内再无战事。”
袁端道:“调厢军驻防虽可,却须每年轮换。厢军本是本土守土之兵,背井离乡日久恐生变乱。也要在淮南招募新军,当在三年之后全用本土之厢军驻守。此外,即使无战事,淮南之地也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