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山与陈崇恩方略之中,皆有遣兵驻守燕、楚、代边疆之事,然若遣重兵,我梁都兵力便不足。这事臣等一时未商议出对策来。请陛下明鉴。”
郑帝看了一眼袁端,又看了一眼卢豫,说道:“你们不要太过于拘泥了,梁都虽大,难道只有十万大军才能守住么?难道五万人马便守不住?只要能守住十天半月,各地的兵马也就到了。伐蜀要倾我大郑举国之力,梁都担些风险也是该当的。今日朕给你们交个底,拱卫梁都不得少于五万兵马,如何?其余你们放心大胆做去,不要怕错,不要怕担责。”
袁端恭敬道:“是,多谢陛下体恤。”
郑帝道:“伐蜀之事既决,何人为主将之事,政事堂可议出结果了么?卢象山自请为伐蜀主将,政事堂以为如何?”
袁端道:“政事堂议了几次,都以为卢象山是伐蜀主将不二之选。”
郑帝道:“朕不要你代他们说,朕要他们自己说。信言,你先说说。”
宋质应道:“是。臣与袁公及政事堂诸位同僚确是议过多次,臣等皆以为卢象山堪当此重任。一来卢象山乃我大郑禁军将首,亲自统兵伐蜀,方显我大国堂堂之器;二来昔年卢象山也曾久镇汉中,这番取蜀方略只怕在心中已谋划多年,自是对蜀国地理人情熟知于心,今日取蜀方略又是卢象山奏议,自是胸有成算;三来汉中现有我大郑虎贲军两卫人马,若是遣别个年轻将领前去,臣只怕难以镇住这些骄兵悍将。陛下,臣以为,唯有卢象山统兵方能稳操胜券。臣身居中枢,只愿伐蜀之战顺风顺水,这是臣的一点小心思,请陛下明查。”
郑帝道:“嗯,朕知道了。崔言说说。”
崔言道:“臣亦以为,卢太尉可统兵伐蜀。便如二位相公所奏,臣再无他议。”
卢豫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陛下,蒙政事堂几位宰辅看重举荐,臣不敢自弃,为我大郑纳入西蜀亦是臣多年夙愿。臣愿统兵西征,为我大郑开疆拓土,万望陛下周全。”
郑帝听了却是默然不语,两眼看着紧闭的殿门,良久方重重叹息道:“你的心朕是知道的,其志可嘉,其心可悯,但灭国之战非同小可,其中艰险,只怕异于寻常,况蜀道之难,天下至极,若是出了些许闪失,朕心何安?徐冲之已致仕,又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