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 第1355章 复杂的功能(4/5)
,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这种大模型计算,不仅仅针对学校,科研院所、荣誉头衔等各种因素都会考虑进去,反复调整验证。”

    “举例,诺奖,我们在调试大模型的时候,发现诺奖并不是一个好因素,反而在逐渐走低,甚至会成为负面影响,为什么?”

    “因为诺奖往往是颁发给几十年前的成果,领奖者大多是老人,早已脱离科研一线,丧失研发能力,去做管理工作或四处走穴捞金。大模型分析了诺奖得主的论文后得出结论,多数诺奖得主在获奖后,学术生涯也接近结束了,自然分数会持续降低。”

    “但这也不绝对,譬如我和相晓桐,我们的年龄比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低几十岁之多,因此输入诺奖数据后,大模型并未过多下调我们的分数,只下调了一点点,因为从年龄判断我们还有搞科研的精力。”

    “说了这么多,只讲了大模型运行机制的冰山一角。”

    “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星际科研大模型类似于一个全能全知的神明,它会贪婪地不断吸收整个科学界的数据,用大量计算去观察每一个人,继而得出一个评分,让投资人熟悉科学家的实力。”

    “评分之后是什么样式?请看示例!”宋河说,“这里用我的一位学生来当例子。”

    【卢庚】

    【综合评分:512分】

    【利好:高考省状元,大学考试分数位居专业前1,就读于一流名校“前沿科技大学药学院”,论文影响因子高于同情况学者270,研究方向为成果井喷方向,实验室打卡工作时间长,试剂仪器使用量大,科研激励环境强】

    【利空:年龄较小,尚未进入科研成果密集井喷的黄金年龄,论文样本数较小,难以具体分析研究能力,就读于新成立高校专业,相关高校培养能力待观察,无成熟团队工作经验和长周期科研履历】

    【综合评价:潜力巨大的年轻人,在特定科研方向上可能出现高成功率,请谨慎投资】

    “这份大模型的评估,基本和我对卢庚同学的判断是一样的。”宋河说,“当然,我对卢庚的了解更深,毕竟卢庚在实验室工作的专注程度,他和我谈科研时的思路敏锐度,很多东西不是数据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