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疑惑的朝两人问道。
“叔,为什么会这样啊?”
虽然李杰的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些猜测,但他还是想要从两人口中得知具体的情况。
见李杰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两人对视了一眼,露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这才有些尴尬的说道。
“这没什么可隐瞒的,估计你去见了知青后,应该也会知道。”
“咱们赵家村的条件本来就不是很好,他们来的时候刚好赶上了秋收结束,分走了不少的粮食。”
“而且上面领导还说了,从今往后这些知青们的口粮,也算到咱们生产队里……”
听到对方的话之后,李杰觉得很是好奇。
“叔,你这样说不对吧,我记得不是规定的,知青下乡插队,上面会管口粮的。”
“直到他们参与劳作,第二年在收获之后,才会算到村里……”
“而且他们每个月,不是有三十多斤的口粮吗?怎么会不够吃?”
李杰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乡插队的知青,虽然每个月都是有口粮保证的,但只是保量,不能保质。
一斤的大米和面粉,与一斤的红薯那能一样吗?
更何况口粮给的基本上是杂粮粗粮居多,细粮基本上没有。
像乐民县这样比较偏僻贫穷的地方,很多时候还会在口粮里面加一些其他的东西。
别说是这些知青下乡插队有上面的补贴,就算是在他们来到赵家村之前,村里的收成基本都不够下发的口粮,还需要上面补贴一点。
村里需要公社补贴,公社需要县城补贴,县城还需要市里补贴,每个地方都需要补贴,那漏洞根本就填不满。
所以在无奈之下,所有人的口粮都是保量不保质,而且基本上都是杂粮和粗粮。
有的吃就不错了,有时候还在里面掺一些麦糠,豆渣,玉米芯磨成的碎末的也很正常。
包括这些下乡插队的知青们,也是同样的待遇,每个月的三十多斤口粮,基本上也只能吃上十几二十天,剩下的需要自己想办法。
而且西北这边主要是以小麦为经济作物,一年一熟,不像是在凤凰县那边,每年可以种两季。
夏天收麦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