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扯,领导就要发话了。
你们这些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有大局观和团队意识,不能总想着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能撇干净吗?整天拿着制度卡这个卡那个,动不动就找领导给你断案,谁有那闲工夫?记住!这个位置,就是解决问题的!什么都解决不了,要你们干嘛?
部门负责人都是妥妥的中层,能混到这个位置,没一个蠢蛋,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各种套路都摸得透透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热烈归热烈,但是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不可控的突发情况。
那种动不动就不按套路出牌的奇葩,早被剔除或者边缘化了,说白了,能坐在会议室的,某种程度上都是经过一道框框层层筛选过的。
这道框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是实际存在的
个人想要稳定发展,只能服从于集体,只能屈服于这道框框,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则。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同于张心成,童云开不光不烦躁,反而听的津津有味,他觉得这种会议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听多了就对公司各部门的运转和彼此间的配合模式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与会的人,都是人物,你会发现,别管大家吵的多激烈,没有人会在情绪激动之下胡说八道,更不会有人掀桌子,每个人的底线和权责意识都非常明确,头脑清楚,逻辑清晰,喊归喊怼归怼,基本上滴水不漏,不会授人以话柄,非常彰显水平。
这次会议,比较令人欣慰的是,估计早有类似的经验,要么就是提早跟领导沟通过,所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达成一致意见,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开完会童云开就回到了学校,再次返回昊光,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后,老装置改造完成,生产试验正式开始。
这一次,童云开逗留了十多天,他全程跟在现场,事必躬亲,目的就是尽可能详细的观察试验现象,获取真实而详尽的一手资料。
说实话,认真程度,令昊光集团研发实验室的人都有些自惭形秽。
童云开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每个人都很忙,手底下有好多工作任务,他就这一件事,不在这儿盯着能去哪儿?
一圈试验下来,整理好报告和各项数据,童云开回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