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曹操的痞军师 > 第921章 寻尔同死(1/3)
    “你真是能折腾……”

    沉默了半晌之后,司马懿咬着牙吐出几个字。

    而一边的刘章却是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折腾吗?其实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收敛了。”

    说着,刘章抬手轻轻捶了捶自己的脑袋,道。

    “生而为人,最可悲的就是,活的越久便对万事万物理解的越透彻,但往往到了这个时候,身体衰老却无法承载自己去改变什么,而年轻的时候却恰恰相反,一时的冲动便能够支撑自己去勇敢的进行挑战,哪怕这时候的自己处于一种对任何事物都一知半解的状态。”

    “故而随着年岁渐长,每次去看老子的经文都会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感触,老子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一句可以看做其对众生的教诲,但更多的却是其自身行为的一种描述。”

    “而第二段又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一段看似阐述美丑善恶,实则在讲世间万事万物的两面性,而因此引出老子的看法,即无为而治之。”

    “故而在老子眼中,‘愚’是一种幸福,尚若世上人人皆‘愚’,那么这世上人与人之间自然也就没了善恶与对错,毕竟所有人的的观念都是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而同样被世人尊为圣人的孔子则不同,或者说孔子的学说是基于老子学说的一种延伸与变革,在孔子眼中人人皆‘愚’几乎是种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所以孔子讲开启民智,讲道德,讲礼节……其用意是利用学习的方法让世人提高思想认知,去为世人心中留下一杆称,用此称去衡量自身与他人的的行事是否符合‘德’之一字。”

    “而法家,与道家、儒家皆不同,于法家而言,道家与儒家的学说都太过理想化,对世人的‘恶’根本没有直观的约束性,所以法家才讲赏罚分明,惩其恶而扬其善,制定律法以约束人的行为。”

    “所以,三者皆是在看人,不同的是,道家站在了天道的视角看;儒家站在人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