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周彦的镜头下,王祖贤跟她在其他电影里面很不一样。
王祖贤在别的电影里面,也很美,但是大多导演在拍她的时候,给的镜头太直接。
而在周彦的镜头里面,王祖贤美的反而不是她的那张脸,而是动作、光影、环境构成的。
离张国榮不远处的王安意也关注到了这一点,虽然镜头里面没有重点拍摄王祖贤的脸或者身材,可就让人感觉这个女主角很美。
王安意的理解比张国榮要更深一点,想到周彦还是个作家,她就想到中国文学对人物描写的特点。
三等外表粗略带过,二等外表细致描写,而一等外表则不描写。
有人可能会好奇,不描写怎么知道美不美?
这就是中国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特别之处,喜欢用环境来写人物,小桥,流水,烟雨,画伞,一个女人站在这幅画面里面,不需要有任何描写,所有人都知道她美。
不仅古代文学如此,现代文学亦是如此。
《边城》里就有一句形容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这一句对翠翠的外貌并没有细致描写,但这一句却把一个清明透彻的少女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之中。
周彦拍王祖贤也是这样,虽然没有怼着王祖贤的脸拍,但是周围的一切都让观众觉得王祖贤很美。
只用了半面光,就让王祖贤易碎的、柔弱的形象凸显了出来。
现场的每个人都对电影有自己的解读跟认知,角度不同,但是他们都发现,这些镜头所蕴含的信息很多。
似乎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每个镜头都恰好出,并且试图告诉观众一些信息。
有些信息比较简单,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有的信息可能就需要花心思想一想。
但是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有不多,因为电影的节奏很快,没一会儿,第一个冲突就出现了,一个裸着的男人闯入了男女主的家里。
通过对话,观众得知,这个男人曾是男主的患者,显然男主的治疗出了问题,这个男人过来是为了报复男主。
最后,男人一枪打中了男主腹部,接着举枪自杀。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懵了,男主这就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