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285章 出人意料的票房数据(3/7)
家,都是他的好朋友。”

    简单介绍完,老板就没说话了,他可不想耽误杰西卡他们听音乐。

    连续两首曲子,杰西卡越听,眼睛越亮。

    她不是第一次看到周彦吹笛子,但是这个纪录片里面,却让她最有感觉,竹笛、山景,以及远处停下劳作的人们,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让她很有感触。

    一首《借黄瓜》也让她对周彦的即兴创作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

    等到两首曲子听完之后,老板兴奋地解说,“你知道这首曲子为什么叫借黄瓜么?据说是因为……”

    听了老板说的“借”黄瓜的故事,杰西卡也觉得有趣,艺术家的生活竟然也这么有滋有味。

    看完了这个录像带,老板又带他们看了《东方遗音》东京站的录像带,杰西卡在里面听到了一首新曲子,是周彦用“尺八”演奏的《夜明》。

    等到这场音乐会的录像带看完了之后,时间也不早了,老板也要下班回家了,就跟杰西卡他们约好明天再来。

    到这时,杰西卡才想起来,买了《雨霖铃》之后,竟然都没有听。

    两人也就不着急了,带着专辑回了家,然后在家里听了起来。

    这张专辑,大部分曲子杰西卡都是听过的,好听肯定是好听的,但是惊喜确实要少点。

    不过在这张专辑的结尾,还是给了她一些惊喜。

    最后是一首小提琴的协奏曲,曲子一开始的半分多钟,表现出一种如夜般的怡然静谧。

    后面二十多秒,音调渐渐变高,情绪递进,曲调中夹杂了一些不安和惆怅。

    再之后,悲伤的情绪越来越重,最终忽然爆发。

    其实这首曲子的旋律相对简单,编排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就是好听。

    杰西卡翻看了目录,最后一首曲子叫《月》,很简单的一个名字。

    从音乐性上来说,这首曲子肯定不如《共饮长江水》,不论是编排的技术上,还是整体的叙事性,《共饮长江水》都要更好。

    但是杰西卡清楚,反倒是这首《月》可能会更受普通听众的喜欢,就是因为旋律简单,中段的时候爆发强,能让听众记住。

    为了印证自己的这个想法,杰西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