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眉头一挑,或许组委会把这部作品的名字改成《第三交响曲》,也有这层意思在。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原稿的标题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为了歌颂拿破仑·波拿巴而作,所以第三交响曲给人的印象就是歌颂英雄。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跟今天的这个活动非常契合。
可能是组委会真的想把奖给他,但是又觉得《许三观》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切题,才擅自做主改了名字,让这部作品获奖变得更加合理。
不过,《第三交响曲》后面还有其他故事。
原本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确实是为了拿破仑·波拿巴所作,因为当初拿破仑在贝多芬心中,就是一个革命的理想,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希望的火种,是全世界的英雄。
但后来拿破仑称帝,消息被贝多芬听到之后,贝多芬直接把扉页撕掉,改标题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面对黎英海的夸赞,周彦谦虚道,“黎老师您过誉了,我还需要跟你们多学习。”
“不过誉,你好好加油,你虽然年轻,但是技术成熟,创作思路也很先进,谱子里面表现的很多东西,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夸了一句之后,黎英海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平时你可以写一写小品,甚至是流行曲目,但大作品不能落下。你这么年轻,不应该浪费自己的才华,你老师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也是操心的很。今天这部作品荣获二等奖,你老师应该会非常欣慰。”
听黎英海说起自己的老师,周彦有些意动。
老师平时很少会跟他说这些,让他不要不务正业这话在他本科还没毕业的时候老师说过,但是后来他名气越来越大,就没有再说过了。
其实周彦也明白,在老师他们眼中,他写的那些新世纪、流行,最多只能算是闲暇时候的消遣,想要在音乐上登堂入室,还是要再深入研究,多创作一些大作品来。
但是周彦一直认为,传统音乐圈子太小了,力量不够。
他的那些师兄,谭盾、瞿晓松等人,哪个不是惊才绝艳,而且还在国外闯出了名声,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被限定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无法为现阶段的中国大众带来信心。